协同育中心

    团学新闻
    就业创业
    协同育中心

协同育中心

刑事司法学院三大文化协同育人第九期学习成果汇报

发布日期:2022-01-14 贾慧慧 浏览次数:[]

泱泱古国,孕育了举世无双的华夏文明,在漫漫历史长河里,《论语》就是一盏明灯,熠熠生辉。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与《论语》有了更加亲密的接触,诵读本周的内容后,我也有了些许个人的浅薄之见。

品读经典,授人以见,“学做君子”一直是本书的议题。何为君子,君子当如何?古代先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极一生,以文字的形式给我们后辈指点迷津。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就是说君子要庄重,忠厚诚信,正视自己的缺点并勇于改正。此“重”为内在的认真与庄重,亦可为自尊,以“重”为基,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赖与尊重,我以为,“重”是一种修养,也是一种能力,由其可产生专注,这是一种态度,工匠精神就是对它的最好诠释,同时,对学识的重视是终身学习的动力源泉。友,有益友、损友、诤友,关于交友,君子自有其道,在原则方面的问题上有自己的标准,不与忠信等品德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曾国藩也曾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慎”字非常精妙,我一直都很喜欢这个字,相关的,“慎独”是当下比较流行的词,它是在嘈杂的社会中寻求心灵栖息地的通道。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意思是慎重对待父母的临终,按时追思悼念先祖,百姓的道德自然就引归淳厚了。“慎终追远”是孝道的体现,也是仁德的根本。我们在作出决定前进行谨慎的思考、用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才能获得让自己满意的结果,最起码不后悔。或许有人会说,“慎”会让人陷入难以抉择的困境之中,造成选择困难症,实际上,并非是“慎”本身存在问题,我们需要做的是要明确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懂得自己想要什么,有一套自己的行为准则,在赤诚的心和道德标准的映射下做出谨慎的抉择,对于一些外在的,即可以“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态度对待,淡泊随性,有所追求,有所欢喜。

这几则中,除修身外,治国之道也令人如同醍醐灌顶。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意为:礼仪的效用,以和谐自然为贵,过去圣明君王治国之道,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无论大事小事,都无一例外地遵循这一点,有行不通之处,为求得和谐而和谐,不用一定的规矩加以节制也是不行的。人类是群居动物,我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最初是个体动物,是“礼”将独立的人与人联系在一起,磨去一定的“文化差异”,让人与人之间变得更加和谐,才形成人们组成的统一的国家。身为法学生,加之最近有在读《迟到的正义》一书,我对其也有一些理解。如今的法律思想也受《论语》的影响,在司法执行的过程,实体正义必然为公平正义所追求,所谓“礼”,即是程序正义,也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些被告人因司法腐败而蒙屈受冤,“疑罪从轻”至“疑罪从无”的法律原则的过渡历经了不短的时间,牺牲的是冤屈的人的青春、健康、甚至是生命。坚守真正的司法公正的人值得珍视,即便有些个案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正义,程序正义的适用也能实现法律事实上的正义,它是“看得见的正义”,是保障社会和谐、提高法律权威性的重要方式。世上本无绝对的公平与正义,法律也需要时间来成长,或许《论语》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审慎和思考。不仅仅是法律,还有其中的人。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难免灯红酒绿,物欲横流,浮躁似乎成为常态,把腐败当作家常便饭,把过度娱乐视为及时行乐,屡见不鲜。在娱乐至死的社会,我想,慎独对我们来说尤为重要。先贤有一个特点,就是心静。唯有心静,才不会过分在意外界的看法,正视自己的内心,改正缺点不再是有没有勇气的问题,而会是自然而然的行为倾向,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变得豁达、通透。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刑事司法学院三大文化协同育人第十期学习成果汇报
下一条:刑事司法学院三大文化协同育人第八期学习汇报总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