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育中心

    团学新闻
    就业创业
    协同育中心

协同育中心

刑事司法学院三大文化协同育人第三十二期学习成果汇报---德以修身,才以傍身

发布日期:2022-06-26  浏览次数:[]

自古以来,修身便是人生的必修课,“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是诸葛亮的思考;舜,历行天下,察庶民之饥苦以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修身立于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论语》中不乏修身的典范,却也不止于修身,它凝结了孔子的智慧,打开《论语》,跟随它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紧随它那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叹服于它的深邃之美。

一、修身

玉不琢,不成器;水不引,不可至江流;身不修,不可成仁,固以劝君修身之。“修身在正其心”,心是思想之源,精神之本,道德之宗,一个人有怎么样的内心,就会有怎么样的思想境界和行为举止,内心清净,志向高远,才能百毒不侵,力量无穷。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告诉我们要忠于自己的信念,爱护自己的名节,皆以德为基础,古代士人从封建伦理道德出发创造了“心学”,讲求修心悟道,正心诚意,安身立命;共产党人的“心学”,强调的是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进行党性修养和人格塑造。静以修身,行以养德,不静则难以逆水行舟,心静则知真理以晓事。“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司马迁忍受着“最下极矣”的腐刑,在如此艰苦卓绝的情况下竟然能完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巨著,无疑是凭借着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修养,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英雄,不是因为武力而称雄的人,而是因为心灵而伟大的人”,罗曼罗兰如是说。优秀的品质源于内心极高的修养,“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几经威胁几经折磨的文天祥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忠诚,痛苦难耐,名垂千古,为人称赞。数代帝王未能修身,不得安天下,秦虽强,不施以仁德,终亡。江水东去,几多春秋,带不走的是仁德的品质。

如何修身?《泰伯第八》给出答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意为以吟诵诗篇抒发热情,以坚守礼法建功立业,以聆听音乐愉悦身心。诗本性情,礼以恭敬辞让为本,乐可以养人性情。修身需要内省,不断反躬自省,修身正己,修身之道,在于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二、德才兼备

有德之人用一片丹心染透历史丰碑,有才之人在历史长河中奔流不息,德与才的关系,形影不离为贵,为时代所需。有德无才,面对百年大计之变局,便只是百无一用的书生,倘若烛之武没有那三寸不烂之舌,空有颇高名望,该如何不废一兵一卒说退百万秦师?且看今朝,倘若耿爽只知道讲道义而无外交才干,将如何在群龙盘踞的联合国为中国发声?身为时代青年,与时俱进的才能为时代所需。“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正如司马光所言,用“德”的深厚、沉稳、有力去引领“才”的灵活、创新、轻盈,二者相辅相成,结为一体,方能助时代发展之树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焕发无限的生命活力。有才无德,便是茶毒社会的大害,正如孔子所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啬,其余不足观也已。”告诫我们要摒弃骄傲和吝啬,否则即使是周公,也便不可取了。亦如“好勇疾贫,乱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乱也。”喜好勇武而厌恶贫困,是祸乱,作为人而不仁,对其厌恶过甚,是祸乱。“天下有三危”,其中就包括“才下而位高”,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倘若本领不足,势必担不起重任干不出成绩。当代要求,一个政治上靠不住、政治品德不过关的人,即便能力再强,也应“一票否决”。有才无德,一旦重用就会有很大的风险。“才与志携,同行并举,以为发展。”诚然,青年需要才能、志向,为时代添砖加瓦。辛弃疾年少时就立志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白发时依旧心心念念驰骋沙场,“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曹植少时以游侠儿自喻,斗争中不改拳拳爱国之心,写下“闲居非吾志,甘心赋国忧”的慷慨之语。“才”离不开“学”,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以此劝人学习,韩愈曾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过程中,定要学会坚持,才能有所成就。那是曾国藩学习的勤奋,毛泽东闹市读书的毅力,坚持学习,更靠近自己的目标,更接近于伟人。

三、结语

倘若修身是强根之基,才能便是锦上添花,才华横溢缺少了德的灵魂,就变成了一潭死水,毫无生机,亦无意义,《论语》劝诫我们不断学习、德才兼备,让人受益匪浅。

打印    收藏

上一条:刑事司法学院三大文化协同育人第三十三期学习成果汇报——学贵力行,心存敬畏
下一条:刑事司法学院三大文化协同育人第三十一期学习成果汇报---让传统文化中的仁道延续下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