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要闻

    学院要闻
    通知公告
    学术动态
    媒体报道
    龙子湖论坛

学院要闻

“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 第十二讲:从热点案件看法律人如何坚守初心砥砺成才

发布日期:2025-10-17  浏览次数:[]



 10月16日下午,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系列讲座(第十二讲)在我校郑东校区第二教学楼顺利举行。本次“双师同堂”的主讲人河南省人民检察院普通犯罪检察部三级高级检察官、全省检察业务专家、全省检察机关“十佳公诉人”梁现锋就《从敏感热点刑事案件谈法科大学生如何成长为优秀的法律人》进行专题讲座。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院长姜保忠教授围绕讲座主题进行点评和补充。讲座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检察学研究院执行院长陈在上教授主持,校院师生百余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活动。

 梁现锋检察官结合其丰富的司法经验,首先对热点、敏感案件进行了界定和分类。他以赵作海案、天价过路费案等真实案例为切入点,对热点、敏感刑事案件的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刻剖析。他指出,在新媒体时代,这些案件对司法办案既有促进个案公正、增强公众法治观念的积极作用,也可能带来干扰司法独立、削弱司法权威的消极影响。随后,梁检察官向在座的法科生提出了五点宝贵建议,勉励大家成长为优秀的法律人。一要坚定政治立场,二要夯实刑事法学知识,三要重视司法业务实践,四要锻炼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能力,五要顺应改革方向。他强调,刑事司法工作既有一条围绕证据打击犯罪的显见主线,也有一条围绕权利保障的隐性主线。

 姜保忠院长首先表示对梁检这场精彩讲座认同和赞扬,称其展现优秀检察官的理论与实践素养,所讲亲身办理的案件蕴含深刻法理与智慧。他指出,法律人涵盖法官、检察官等法律职业共同体,虽岗位不同,但均为社会主义法治服务。谈及优秀法律人素养,姜院长认同梁检提出的“正确立场、深厚法律知识、司法业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适应时代改革”五大要点,并补充两点核心。一是以德为首位,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德树人理念与司马光“才者德之资,德者才之帅”观点,强调无德有才危害更大;二是法律人需有善良与仁恕之心,以欧阳修父亲审案、孔子的哀矜勿喜等为例,提醒司法工作者慎重用权。

 陈在上院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今天梁检的分享是一堂从“案卷”里走出来的生动法治课,更是一次对法科生职业初心的深刻叩问,令人触动。这堂课最难得的,是用敏感、热点案件这个活教材打破了理论与实务的壁垒。没有空泛的法条解读,而是从案件办理中的证据采信、情理平衡、舆论回应等真实难题切入,让大家看到优秀法律人不仅要懂法,更要懂案、懂人、懂社会,这种从实践反哺理论的视角,恰恰是我们校园课堂最需要补充的养分。梁检察官今天带来的不只是案例和方法,更是一种法律人该有的样子。他指出,希望在座的学子能把这份触动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未来无论是走进检察系统,还是从事其他法律职业,都能记得今天这堂课传递的初心——用专业守护正义,用责任温暖法治。

 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落幕。这场精彩的讲座不仅为学子们搭建了连接理论殿堂与实务前沿的桥梁,更以鲜活的案例与深刻的思辨,点燃了他们的法治理想。相信这份来自实务一线的真知灼见与师长的殷切期盼,必将如春风化雨,激励着每一位法科学子在未来的求学与职业道路上,砥砺品格、锤炼本领,早日成长为捍卫公平正义、担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法律人才。


供稿:刘家煊;初审:季晨佳;复审:陈在上;终审:王健

 

打印    收藏

上一条:会议综述|高景峰:刑事诉讼法第四次修改若干前沿问题——以加强对执法司法权监督制约为视角
下一条:论坛实录|龙子湖刑事司法论坛(第二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