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一出生学会模仿,到如今奉行的“终身学习主义”,人们要学习的知识非常繁多,也十分复杂。要想正确且有效率地学习,希望自己的学习之路有一些方法可依,古代文学经典著作《论语》中所蕴涵的学习哲理值得诸君品读领悟。
一
不违如愚地学习不失为一种好的学习态度。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不仅聪明,而且能吃苦,孔子对颜回的其中一句评价是:“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孔门弟子三千,能够持之以恒,不松懈、不倦怠,自觉坚持道德修养的,大概只有颜回一个人了。颜回对老师的教导句句都记在心中,并且用心琢磨,从无懈怠的时候。弟子中的另一个典范是颜渊,“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这是孔子对颜渊的评价。庄子说:“不精不诚,不能动人。”王之涣的诗里面也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但凡历史上的伟人,无不都有一种凝志于一,精益求精的精神。拥有了这种精神,学者才能游刃有余,出神入化,最终将生命修到止于至善的境地。
二
青年人的最大学习优势在于来日方长。“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后生可畏”一词出自《论语·子罕》,青年的优势在于年轻,来日方长,大有可为,所以青年是值得敬畏的。青年要珍惜时光,珍惜青春年华,“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论语·子罕》中也给出了告诫。“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期望一代人取得的成就超过一代人。首先不要轻视青年,其次对于后生要多加栽培,长江后浪推前浪,希望青年能在众多帮助下,变得更加优秀,生活更加幸福。
三
善始善终方为学习正解。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孔子用“苗”“秀”“实”来比喻生命和修养,告诫我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建功立业,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始有终,不做“苗而不秀”“秀而不实”之人。《道德经》中“慎终如始,则无败事”也是相同的道理,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成就人生的道路上,只有付出终生的努力,坚持到生命最后,才能算得上真正成功。
四
知行合一方为真修行。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孔子首先用圣人圣贤的语言来要求我们。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正是因为整理了六经,才使得孔子真正成为了孔夫子,使他在精神上、知识结构上、智慧的力量上达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高度。其次,能够做到的学问才是真的学问。“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正言规劝要改正,在《大学》、《中庸》等各种先贤典籍中,经常可以看到“迁善改过”的字眼,《易经》中也有损、益二卦,专门谈改过。恭顺赞许的言语要分析鉴别,多思考。青年要成长成才,既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既要多读有字之书,也要多读无字之书;既要听“法语之言”,也要“改之”“绎之”。
春风浩荡满目新,扬帆奋进正当时。生逢盛世,青年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肩负着“天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慎思笃行,臻于至善”,青年在学习的道路上收获知识,收获成长,最终达到理想的学问境界和人生境界。